场内配资平台 300元以下真的买不到真羽绒服吗 市场迷雾揭秘
近日,“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”的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店主声称这个价位买到的都是“飞丝”而非真羽绒场内配资平台,这让不少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感到失望。
价格是否能成为判断羽绒服真伪的标准?低价羽绒服是否意味着劣质?面对市场上从百元到万元的价格差异,消费者该如何选择?
市场确实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。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对14家电商平台的抽查结果显示,265批次羽绒服中有45批次不合格,不合格率高达17%。问题主要集中在“绒子含量虚标”和“填充物以次充好”等方面。这也正是女装店主质疑的“行业潜规则”。
一部分消费者认为“一分钱一分货”,而另一些声音则反驳:“300元能不能买到全凭商家良心,而不是价格”,并指出一些知名品牌也有300元以下的促销款。
南京市质检院纤检中心高级工程师朱小芳指出,“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”的说法并不准确。羽绒服的价格与多种因素相关,包括羽绒原料、面料、加工制作和运营成本等。轻薄的羽绒服羽绒用量较少,制作工艺相对简单,成本较低。此外,库存产品在促销时价格也会有所浮动。因此,300元以下还是可以买到真的羽绒服的。
根据中国羽绒信息网的数据,90%绒子含量的白鸭绒原料每千克约为510元,折算下来每100克成本大约51元;70%的白鸭绒每千克约352元,每100克成本约35元。这意味着对于一件充绒量仅80到100克的轻薄款羽绒服,其羽绒原料成本可能仅在30到50元之间。再加上面料、人工、运营等成本,在品牌清仓或平台大促时,一款合格的轻型羽绒服售价低于300元是完全有可能的。同理,一些儿童款羽绒服因用料少,价格低于300元也属正常。
自2022年4月起,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(GB/T 14272—2021)正式实施,为消费者提供了权威的选购指南。最关键的变化是将“含绒量”修改为“绒子含量”。新国标要求,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%,才能称为羽绒服。选购时请务必关注以下三大核心指标:执行标准、绒子含量和充绒量。
除了看标签,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羽绒服的质量。首先,用手轻轻捏住羽绒服的主体部分,感受其中的填充物。如果手指能明显感觉到有很多硬硬的小杆状物,说明羽毛梗含量较高,保暖性会打折。其次,用手按压羽绒服主体,松开后观察。优质羽绒服会迅速回弹恢复原状,说明蓬松度好,羽绒含量高。最后,凑近闻一下羽绒服。合格的产品不应有刺鼻异味。如果味道浓烈刺鼻,说明处理工艺不过关,应谨慎购买。
场内配资平台
捷希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炒股配资软件排名 佑佑宝贝七年的“用户思维”实践
- 下一篇:没有了